員 工 美 文
第 11 篇
計劃財務(wù)部 李方圓
“88年前的今天(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紅軍會師,長征勝利結(jié)束。一個年輕的政黨帶領(lǐng)一支年輕的軍隊,完成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遠征。”22日,團中央公眾號發(fā)文,今天紀念偉大的長征勝利日。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甘肅南部迭部縣之行,那次短暫的紅色旅游又在記憶深處浮現(xiàn)出來。
“茨日那毛澤東舊居”,位于迭部縣城東46公里處的旺藏鄉(xiāng)茨日那村。中國工農(nóng)紅軍繼俄界會議之后,于1935年9月13日到達旺藏寺。毛澤東同志就住在離旺藏寺僅一公里之遙的茨日那村的這幢小木樓上,向紅四團下達了“以三天的行程奪取臘子口”的命令。
小木樓分上下兩層共六間,均用油松木板裝成,屋頂蓋有砂土,門前有1米寬的走廊,廊檐裝有70厘米高的欄桿。經(jīng)過近90年的風風雨雨,小木樓在縣政府及其主人的精心管護下,依然保持了當年的風貌。
茨日那村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旺藏鄉(xiāng)下轄村落,是國家民委命名首批“中國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
村道路兩側(cè)建筑的外墻上,用一幅幅浮雕講述紅軍經(jīng)過迭部藏區(qū)的故事,讓人感受到當年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
“當1935年9月13日紅軍到達旺藏寺,開始征用民房并選中我家房子的時候,爺爺是心存疑慮的。但看到紅軍不占不搶,非常和氣,還為村民治病送藥,爺爺?shù)男穆帕讼聛怼?rdquo;年屆六十的藏族老人桑潔是村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建筑“毛主席舊居”的看護人,他為我們一行詳細講述這個紅色建筑的來龍去脈。
“當天傍晚,一位大個子紅軍進屋后很和善地與爺爺打招呼,聊家常,他告訴爺爺這些背著槍的紅軍戰(zhàn)士路過迭部是借道北上,抗日救國,會很好的保護群眾的私人財產(chǎn)。后來爺爺才知道他就是毛主席。毛主席告訴爺爺,紅軍戰(zhàn)士以前大多數(shù)都是貧苦人家的子弟,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人民子弟兵,紅軍的最終目的,讓天下的窮人都得到解放。爺爺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道理,能有幸成為毛主席和紅軍長征路上的房東,讓他老人家終身受益。爺爺拿出了平時舍不得吃的臘肉、自釀的青稞酒、酥油,親自送到毛主席手上。當他知道周恩來同志正在患病,就拿出家里珍貴的草藥和牛奶,為他治病并補充營養(yǎng)。毛主席親口對爺爺格讓說,紅軍長征以來,第一次在藏區(qū)找到了回家的感覺,就是在你們家。你們?yōu)槠D難中的紅軍不僅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而且讓我們有久別之后回家的親切感受。”
在這里,毛澤東發(fā)出“在三天之內(nèi)奪取臘子口”的命令。紅軍以一場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出奇制勝,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革命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紅軍走后,小木樓被桑潔的爺爺悉心保護起來。
1978年蕭華將軍來到茨日那村,親自指認這間二層木樓為毛主席當年所住的地方。
“一定要繼承好這份遺產(chǎn),這是一個值得全國人民紀念的地方。”蕭華將軍的這句叮嚀,成了桑潔一家三代堅守不變的承諾。
后來,爺爺把這間小木樓傳給了桑潔的爸爸,爸爸又傳給了桑潔。斗轉(zhuǎn)星移,當年嶄新的小木樓已歷經(jīng)近90個春秋,但被桑潔一家三代精心保護的小木樓如同長征精神一般歷久彌新,無聲地講述著當年長征的波瀾壯闊。
桑潔也曾有過思想斗爭。他說,“我結(jié)婚的時候村里人就開始動員我拆掉房子重建,我沒答應(yīng)。后來我兒子結(jié)婚,又有人勸。”說到這里,桑潔指了指周圍村民們的現(xiàn)代化新宅,告訴我們,“看到鄰居都蓋起了新房子,非常羨慕。但想到爺爺和蕭華將軍的囑托,想到這么多年保護這座房子的不易,心里就堅定了:房子堅決不能拆。”
2006年,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國務(wù)院公布“茨日那毛澤東舊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這一年,桑潔在臘子口戰(zhàn)役紀念碑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如今,前來茨日那毛澤東舊居參觀學習的人絡(luò)繹不絕,被政府聘為文物看護員的桑潔每天為觀眾講述這棟小木樓的不凡歷史,以及他們一家三代與小木樓的故事。
桑潔告訴來這里的每一個游客,他會繼續(xù)保護好這份寶貴遺產(chǎn),傳承好長征精神,讓更多人了解這段革命歷史,這是他一輩子的責任和使命。
紅軍隊伍當年英勇作戰(zhàn)、愛民護民、為窮苦人民打天下,深深地贏得了各族人民的愛戴和支持,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至今還在這片土地上流傳,激勵溫暖著一代又一代后來人。(未經(jīng)允許 嚴禁轉(zhuǎn)載文章 否則追究侵權(quán)責任)